瀘州納溪:無人機方言“喊話”+走訪入戶宣傳織密清明防火網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3日電 (胡小燕)清明節臨近,春耕農事與祭掃活動疊加,森林防火壓力驟增。為守牢重點林區安全防線。連日來,瀘州市納溪區緊盯重點區域,每日派出工作組下沉一線,創新采用“入戶走訪+空中巡護+智能監測”模式,將防火宣傳延伸至田間地頭、山林深處,用扎實舉措守護綠水青山。 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巡護。納溪應急管理局供圖 走村入戶“嘮家常”防火宣傳接地氣 “阿姨,清明節將至,加之現在正是春耕農忙時節,山上枯葉多,千萬別在山上、地頭燒秸稈。”4月1日上午,在納溪區上馬鎮云臺寺村村民吳小紅家的院子里,納溪區應急管理局的宣傳員一邊遞上防火宣傳單,一邊用當地方言叮囑。這樣的場景,近期在上馬鎮每天上演。 為打破“單向說教”的傳統模式,工作組結合村民生活習慣,利用清晨農忙前、傍晚收工后的時段上門走訪,用“拉家常”的方式講解火災案例。針對留守老人理解能力較弱的問題,隊員們還自制了“防火順口溜”,將用火禁忌編成簡短口訣。 “‘燒荒一時快,罰款又坐牢’這話我記得牢,前幾天剛勸住鄰居老劉燒秸稈。”大池村村民張述群說道。 目前,該區工作組累計走訪農戶1萬余戶,發放定制宣傳品1萬余份,村民防火知曉率達95%以上。 無人機“精準喊話”山旮旯里無死角 “鄉親們,請注意!當前為森林高火險期,嚴禁一切野外用火!”4月2日下午,大池村一密林中,一陣清晰的無人機喊話聲讓正在勞作的村民陳光盛下意識摸了摸口袋,確認未帶打火機后,向無人機揮手示意。 針對山區地形復雜、人力巡查難以全覆蓋的難題,區應急管理局啟用了搭載高分貝喇叭和熱成像鏡頭的無人機,每天早中晚三次沿林區墳場、農地等重點區域巡航。無人機不僅循環播放防火提示,還能實時回傳畫面,發現煙霧或異常熱源立即定位預警。僅一周內,該系統便成功識別并勸阻野外吸煙、焚燒垃圾等風險行為2起。 “以前巡山要走三小時,現在無人機20分鐘就能掃遍整片林區。”無人機飛手蔣天祥感慨科技帶來的效率提升。 “網格化”筑牢防線村民爭當“防火衛士” 除了宣傳之外,納溪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構建長效機制,在全區推行“聯戶聯防聯保”村(居)民防火協作共管機制,每十戶推選一名“防火帶頭人”,協助排查隱患;在進山路口加裝28套智能語音提示桿,自動識別并警告攜帶火種人員,大大地激發了村民的主動性。 豐樂鎮石通村村民張群主動拆除了自家林緣的易燃草垛,還動員周邊鄰居清理房前屋后雜物。“防火是大家的事,咱不能拖后腿。”張群說。 目前,全區累計清除易燃堆積物100余處,組建村民志愿巡查隊156支,真正實現“群防群控”。 “防火關鍵在提前設防、日日堅持。”納溪區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蘭福成表示,清明期間將繼續保持“人防+技防”高壓態勢,并通過“回頭看”行動鞏固成效,讓防火意識從“節日重點”轉化為“日常習慣”。(完)



發布評論
暫無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