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構建“1+3+N”無人機應急救援體系
華聲在線4月9日訊(通訊員 劉梓嫣 記者 李昆勵)應急救援時充當開路先鋒,搶抓救援“黃金時間”;面對復雜環境時打破地域限制,實現“一屏窺全域”……在“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長沙縣依托科技賦能,構建“1個應急指揮部+3個移動前線基站+N個無人機平臺”的低空應急救援體系,通過“發現——響應——處置——復盤評估”全流程閉環管理,實現對森林火情、防汛救災、人員搜救等突發事件的全領域全鏈條管控與處置。 全方位巡查巡護 “我們通過多機組網格化巡查重點區域,單架次覆蓋10平方公里的復雜地形,監測效率較人工提升99% ,這是很多傳統方式難以做到的?!毙浅菬o人機航空應急救援隊隊長介紹。 無人機在長沙縣林區開展智能化巡航。均由長沙縣應急管理局供圖 據了解,在巡查巡護中,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與紅外熱成像設備,能360度全方位拍攝并實時傳送畫面至應急指揮中心,織就一張“立體式”監測網。 去年高溫時段,通過無人機搭載喊話機,高空照明等設施,加大全縣重點水域、水庫的防溺水宣傳頻次,有效實現了重點時段全方位守護,成功勸離危險區域的野泳、野釣群眾。 全領域功能覆蓋 汛期來臨之際,無人機化身“空中衛士”,通過搭載激光雷達、多光譜傳感器等設備,對河流水位、堤壩滲漏點、山體滑坡隱患區域進行全天候動態監測;在人員搜救中,無人機的紅外熱成像技術可穿透夜間或濃密植被環境,鎖定生命體征信號。 依托“1+3+N”體系,長沙縣實現了無人機在森林防滅火、防汛抗旱、人員搜救等多場景的運用。去年10月,13人在北山鎮戶外徒步被困,由于地形復雜,傳統的救援方式難以快速鎖定被困人員,星城無人機航空應急救援隊利用無人機紅外熱成像成功搜尋到被困人員,并投送水、面包等應急物資,最終13人成功脫險。 目前,長沙縣已初步搭建了3個移動前線基站、20個固定無人機庫,實現了與縣應急指揮部互聯互通,在森林防滅火、防汛等重點工作中,及時提供森林火情態勢及汛情水位變化、堤壩安全等情況,快速發現火情、管涌、滲漏等隱患。 全鏈條參與救援 在應急救援中,無人機通過搭載激光雷達、紅外熱成像儀或救援物資,大幅提升復雜環境下的災情偵察、人員搜救和損失評估能力。 自2024年開展無人機低空應急工作,星城無人機航空應急救援隊已參與各類任務100余次,其中參與搜救10起,救助20余人,搜尋牛、羊丟失3起,挽回群眾損失十萬余元,在防火、防汛、人員搜救和財產搜尋等方面成果顯著,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5分鐘。 無人機能夠搭載滅火彈、水袋等物資精準投送至火災現場。 “除了讓指揮決策更科學精準外,無人機也能讓我們實現精準作業和復盤?!遍L沙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火災發生時,無人機能夠搭載滅火彈、水袋等物資精準投送至火災現場,突破復雜地形限制,有效覆蓋人工難以抵達的作業盲區,物資投送準確率達92%。災后,通過實時態勢感知,精確計算過火面積,將誤差控制在3%以內。同時,通過多光譜成像技術精準評估損失,借助任務數據鏈回放系統分析作戰效能,建立植被恢復指數模型,監測生態修復。 下一步,長沙縣將進一步加強無人機運用和管理,通過AI+無人機自主集群、數字孿生預演等技術,進一步推動長沙縣應急管理工作向“智慧化、無人化、精準化”方向升級



發布評論
暫無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