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閱兵亮相無偵-8無人機,你了解多少?
在國慶閱兵式上,我國亮相了無偵-8無人機,從外形上看,該無人機短,平的特點。
無偵-8的另一個護身符是隱身。無偵-8的具體尺寸和重量數據現在還是保密的,目測可能與洛克希德D-21相當,大大小于常見的戰斗機、轟炸機。假定重量也相仿,那就是5噸級。尺寸較小天然有助于降低雷達特征,平坦的機腹更是有利于將入射的雷達波散射到其他方向,B-2平坦的機腹也是這個道理。無偵-8也肯定涂敷了中國最高水平的隱身涂料。
隱身對小尺寸的厘米波或者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特別有效,遠距離上看不見,但還沒有等到近距離燒穿就已經錯失攔截戰機了。大氣層外反導常用的紅外引導頭在大氣層內有自身氣動加熱的問題,也難以有效捕獲目標。在反“常規”隱身飛機(尤其是B-2這樣的高亞音速飛機)作戰中,戰斗機還可以在長波雷達的引導下抵近查明、精確鎖定,但無偵-8速度太快,連這都不可能。
如果M6飛機在4萬米高空直線飛行,地面航跡與防空導彈發射架的最近距離也為40公里的話,此時斜距56公里。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飛機必須在非常料敵從寬的近80公里的斜距上發現,然后要指揮、通信、發射準備、導彈升空的時間統統忽略不計,導彈可瞬時加速到M6并全程保持,才有可能在飛機通過最近點時攔截成功。這是幾乎不可能的高難度了。但飛機開始機動規避,或者已經通過最近點,就再也追不上了。即使導彈速度增加到M8甚至M10,考慮到實際的指揮、發射滯后和導彈升空、加速時間,以及實際能保持的最高速度和延續時間,可靠攔截也是巨大的難度。但56公里斜距對于現代偵察技術來說是“頂到鼻子尖上”的距離了,足夠看清航母上違規躲在逃生坑里抽煙的黃馬甲了。
假定雷達在45度側前方鎖定并開始導彈發射準備,從這里到正側方的航跡是飛機的危險區,過了正側方,飛機就大體進入安全區了。與常規的防空導彈有效攔截區相比,這把危險區壓縮了一半。考慮到防空導彈的速度顯著高于傳統飛機,即使飛機進入目標側后方45度以外,依然有被追擊的導彈擊中的危險,實際危險區的壓縮還不止一半。這正是無偵-8生存力的大不同之所在。
以上就是無偵-8無人機的介紹。



發布評論
暫無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了